时间:2022-12-02 11:43:08 | 栏目:Python代码 | 点击:次
接触过 Django 的同学都应该十分熟悉它的 ORM 系统。对于 python 新手而言,这是一项几乎可以被称作“黑科技”的特性:只要你在models.py中随便定义一个Model的子类,Django 便可以:
开发之余,我也曾脑补过其背后的原理。曾经,我认为是这样的:
启动时,遍历models.py中的所有属性,找到Model的子类,并对其进行上述的修改。
当初,我还以为自己触碰到了真理,并曾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――为 SAE 的 KVDB 写了一个类 ORM 系统。然而在实现的过程中,我明显感受到了这种方法的丑陋,而且性能并不出色(因为要遍历所有的定义模块)。
那么事实上,Django 是怎么实现的呢?
自古以来我们制造东西的方法都是“自上而下”的,是用切削、分割、组合的方法来制造。然而,生命是自下而上地,自发地建造起来的,这个过程极为低廉。 ――王晋康 《水星播种》
这句话揭示了生命的神奇所在:真正的生命都是由基本物质自发构成的,而非造物主流水线式的加工。
那么,如果 类 也有生命的话,对它自己的修饰就不应该由调用者来完成,而应该是自发的。
幸而,python 提供了造物主的接口――这便是 Meta Classes,或者称为“元类”。
元类 是什么?
简单说:元类就是类的类。
首先,要有一个概念:
python 中,一切都是对象。
没错,一切,包括 类 本身。
既然,类 是 对象,对象 是 类的实例,那么――类 也应该有 类 才对。
类的类:type
在 python 中,我们可以用type检测一个对象的类,如:
print type(1) # <type 'int'>
如果对一个类操作呢?
print type(int) # <type 'type'> class MyClass(object): pass print type(MyClass) # <type 'type'> print type(type) # <type 'type'>
这说明:type其实是一个类型,所有类――包括type自己――的类都是type。
type 简介
从 官方文档 中,我们可以知道:
和 dict 类似,type 也是一个工厂构造函数,调用其将返回 一个type类型的实例(即 类)。
type 有两个重载版本:
+ `type(object)`,即我们最常用的版本。
+ `type(name, bases, dict)`,一个更强大的版本。通过指定 类名称(`name`)、父类列表(`bases`)和 属性字典(`dict`) 动态合成一个类。
下面两个语句等价:
class Integer(int): name = 'my integer' def increase(self, num): return num + 1 # ------------------- Integer = type('Integer', (int, ), { 'name': 'my integer', 'increase': lambda self, num: \ num + 1 # 很酷的写法,不是么 })
也就是说:类的定义过程,其实是type类型实例化的过程。
然而这和修饰一个已定义的类有什么关系呢?
当然有啦~既然“类的定义”就是“type类型的初始化过程”,那其中必定会调用到type的构造函数(__new__() 或 __init__())。只要我们继承 type类 并修改其 __new__函数,在这里面动手脚就可以啦。
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一个栗子感受 python 的黑魔法,不过在此之前,我们要先了解一个语法糖。
__metaclass__ 属性
有没觉得上面第二段示例有些鬼畜呢?它勒令程序员将类的成员写成一个字典,简直是反人类。如果我们真的是要通过修改 元类 来改变 类 的行为的话,似乎就必须采用这种方法了~~简直可怕~~
好在,python 2.2 时引进了一个语法糖:__metaclass__。
class Integer(int): __metaclass__ = IntMeta
现在将会等价于:
Integer = IntMeta('Integer', (int, ), {})
由此一来,我们在使用传统类定义的同时,也可以使用元类啦。
栗子:子类净化器
需求描述
你是一个有语言洁癖的开发者,平时容不得别人讲一句脏话,在开发时也是如此。现在,你写出了一个非常棒的框架,并马上要将它公之于众了。不过,你的强迫症又犯了:如果你的使用者在代码中写满了脏话,怎么办?岂不是玷污了自己的纯洁?
假如你就是这个丧心病狂的开发者,你会怎么做?
在知道元类之前,你可能会无从下手。不过,这个问题你可以用 元类 轻松解决――只要在类定义时过滤掉不干净的字眼就好了(百度贴吧的干活~~)。
我们的元类看起来会是这样的:
sensitive_words_list = ['asshole', 'fuck', 'shit'] def detect_sensitive_words(string): '''检测敏感词汇''' words_detected = filter(lambda word: word in string.lower(), sensitive_words_list) if words_detected: raise NameError('Sensitive words {0} detected in the string "{1}".' \ .format( ', '.join(map(lambda s: '"%s"' % s, words_detected)), string ) ) class CleanerMeta(type): def __new__(cls, class_name, bases, attrs): detect_sensitive_words(class_name) # 检查类名 map(detect_sensitive_words, attrs.iterkeys()) # 检查属性名 print "Well done! You are a polite coder!" # 如无异常,输出祝贺消息 return super(CleanerMeta, cls).__new__(cls, class_name, bases, attrs) # 重要!这行一定不能漏!!这回调用内建的类构造器来构造类,否则定义好的类将会变成 None 现在,只需这样定义基类: class APIBase(object): __metaclass__ = CleanerMeta # ... 那么所有 APIBase 的派生类都会接受安全审查(奸笑~~): class ImAGoodBoy(APIBase): a_polite_attribute = 1 # [Output] Well done! You are a polite coder! class FuckMyBoss(APIBase): pass # [Output] NameError: Sensitive words "fuck" detected in the string "FuckMyBoss". class PretendToBePolite(APIBase): def __fuck_your_asshole(self): pass # [Output] NameError: Sensitive words "asshole", "fuck" detected in the string "_PretendToBePolite__fuck_your_asshole".
看,即使像最后一个例子中的私有属性也难逃审查,因为它们本质都是相同的。
甚至,你还可以对有问题的属性进行偷偷的修改,比如 让不文明的函数在调用时打出一行警告 等等,这里就不多说了。
元类 在实际开发中的应用
日常开发时,元类 常用吗?
当然,Django 的 ORM 就是一个例子,大名鼎鼎的 SQLAlchemy 也用了这种黑魔法。
此外,在一些小型的库中,也有 元类 的身影。比如 abc(奇怪的名字~~)――这是 python 的一个内建库,用于模拟 抽象基类(Abstract Base Classes)。开发者可以使用 abc.abstractmethod 装饰器,将 指定了 __metaclass__ = abc.ABCMeta 的类的方法定义成 抽象方法,同时这个类也成了 抽象基类,抽象基类是不可实例化的。这便实现了对 抽象基类 的模拟。
倘若你也有需要动态修改类定义的需求,不妨也试试这种“黑魔法”。
小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