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软件编程 > Python代码 >

Python装饰器使用接口测试的步骤

时间:2023-02-09 13:14:17 | 栏目:Python代码 | 点击:

写接口case时,有时需要对cae做一些共性的操作,最典型的场景如:获取case执行时间、打印log等。

有没有一种办法来集中处理共性操作从而避免在每个case中都写相同的代码(如:每个case都需要写相同的获取执行时间的代码)呢?

Python的装饰器可以做到这一点。

可以这样理解装饰器,装饰器运用闭包对目标函数进行装饰(目标函数作为闭包外部函数的引用),即在执行目标函数之前、之后执行一些指定的代码来完成想要的业务逻辑。

概念看起来总是晦涩,直接上语法吧。

第一步,先看一下闭包的语法:

def outer(a):
    b = 10
    # inner是内函数
    def inner():
        # 在内函数中 用到了外函数的临时变量
        print(a + b)
    # 外函数的返回值是内函数的引用
    return inner

第二步,再来看一下闭包的装饰器版本的语法:

和上面闭包的例子只有一个区别:闭包中外部函数的引用是一个整数a,而此时是一个函数的引用(函数的引用也就是函数名)。

# 装饰器用到闭包原理:外函数内部定义了一个内函数,内函数使用外函数的局部变量,并且外函数返回了内函数的引用
def outer(target):   # 装饰器函数 传入一个想对其装饰的目标函数的 引用,将在内函数中使用。
   b = 10
    c = 1
    d = 5
    # inner是内函数
    def inner():
        print(b + c)
        # 外部函数传入的参数target,就是希望装饰的目标函数的引用
        target()   # 这里实际上执行了目标函数,想对这个函数进行装饰,所以在该函数执行之前和之后进行一番操作,具体什么操作看业务逻辑
        print(c + d)
    # 外函数的返回值是内函数的引用
    return inner

注意:target只是函数的一个引用(引用指向函数在内存中的位置),不会执行。带()时( target() )才会执行该函数。

最后一步,再看一下装饰器的语法:

@decorator
    def test_01():

所以可以总结出:装饰器decorator是闭包的外部函数,即 outer() (装饰器是一个函数,即闭包的外部函数),被装饰函数test_01是闭包传入的参数,即target。

举个例子:

以统计各接口请求耗时为例。

装饰器(decorat.py):

import time
def time_consume(func):
    def inner():
        time_start = time.time()  # 目标函数开始之前取一下时间
        print("\n接口请求前的时间是", time_start)
        func()
        time_end = time.time()  # 目标函数结束之后取一下时间
        print("接口请求后的时间是", time_end)
        t = time_end - time_start  # 计算目标函数执行花了多长时间
        print("接口耗时:", t)
    return inner

接口(test_case.py):

import requests
import decorat
@decorat.time_consume
def test_demo():
    res = requests.get("https://www.baidu.com")
    assert res.status_code == 200

效果:

再来总结下这个例子的整个过程:

'''
@decorat.time_consume实际上执行的是: test_demo = @decorat.time_consume(test_demo)
因为编程语言都是从右向左来解析执行的,那么这句代码会发生的事情是:

    1 、把目标函数test_demo(是一个变量名,里面存的是目标函数的引用) 传入time_consume函数,被参数func接收,这时func也是目标函数的引用 func和test_demo指向同一个函数对象    
    2 、time_consume函数定义了内部函数inner,在inner里调用func,
    这用到闭包的原理(闭包原理:外函数结束的时会把自身的引用绑定给内函数),外函数结束的时候会把func绑定给内函数,供内函数来使用
    3、 外函数结束的时候把自己创建的内函数的引用inner返回给test_demo接收,
     这时test_demo已经不是原来编写的目标函数了,test_demo可以理解成是一个inner函数的实例对象,再执行test_demo() 的时候实际上执行了inner()的一个对象
    4、 再执行test_demo() 的时候 实际上执行了inner() :
     先执行取时间,打印
     之后执行func(),才是执行目标函数,即执行test_demo()本身
     最后再次取时间,打印结果

大白话版本:

其实就一句话:
被装饰函数作为装饰器外部函数的参数传入,在装饰器的内部函数中执行被装饰函数,并外加其他的代码片段A,
这样被装饰函数除了具备自身的逻辑外,也拥有了装饰器内部函数中代码片段A的逻辑。使得无需修改被装饰函数,
就增强了被装饰函数的功能。

再来看两种情景。

第一个:被装饰函数有参数

一般接口测试的test_case不会想上面例子中提到的是一个函数,而是作为一个类的方法出现的,比如:

运行报错了,报错日志的意思是inner()需要0个入参,但是被传入了1个。通过该报错证明了上面提到的这个结论

原因是test_demo()有参数self,而inner()没有定义入参。怎么解决呢,给inner()定义一个可变入参?先来看第二个问题,最后一起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吧。

第二个:被装饰函数有返回值

问题出现了,返回值打印出来是None,因为inner()里没有变量去接收test_demo的返回值并返回吗?带着第一个问题的推测,一起来改下代码。

做2处改动:

1、inner()定义可变入参

2、inner()里定义变量去接收test_demo的返回值并return该变量

test_case作为一个类的方法出现的问题解决了。

返回值也能被正常打印了。

改动后的装饰器可以作为一个定义装饰器的通用模板,基本可以给各种各样的函数来装饰了。

def decorat_demo(func):
    def inner(*args, **kwargs):   # inner()接收可变参数
        # any code before # 定义目标函数前的操作
        # 调用目标函数
        res = func(*args, **kwargs)  # 定义变量接收目标函数返回值
        # any code after # 定义目标函数后的操作
        return res     # 返回目标函数返回值
    return inner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

相关文章